過年前在賣場買了洗髮精, 我一向對洗髮精愛嚐試新鮮貨,沒有什麼品牌忠誠度, 每次買的品牌都不一樣,往往一家換過一家,反正市場上牌子多的是,也不愁沒有新貨
雖說是新的洗髮精,不過是老牌子了, 小時候旅遊時通常會買他們家的洗髮粉, 因為民宿旅館不一定有供應, 小小一包撕開就可以洗頭髮,非常方便
他們的洗髮精還不錯, 直到最近開始用, 發現一個缺失,讓我很受不了! 誰想頂著一頭口香糖味道的頭髮?他們家的行銷和研發鼻塞了嗎?
綜合幾個優點
1. 配方是氨基酸型式: 氨基酸洗髮精是屬於溫和型,比較不會刺激肌膚, 而且氨基酸型式在成本
上會比較高一些
2. 不刺激: 非皂型配方, 不會因為清潔力強而使皮膚太乾; 也沒有發泡力強,清潔力強,刺激性也強
的SES, SLES成份
3. 產地台灣: 目前市面上國際廠牌不是made in China就是東南亞, 從牙膏,洗面乳到洗髮......,在
成本考量下,N年前就已經轉往人工成本較低的國家製造; 此外,這些國際品牌,有一大部分在廣
告, 我不想買一瓶洗髮精售價內含許多廣告費
我知道理論上洗髮精洗面乳不應該添加香料, 因為香料在洗劑中算是可有可無的成份, 然而在行銷上味道聞起來香香的, 的確有助於銷售; 二來可以掩蓋其他化學成份的味道, 所以基本上我不會拒絕有添加香料的產品, 而且有時候香香的味道可以增加心情的愉悅!
一般洗劑最受女性歡迎的應該是玫瑰味; 而薄荷味比較偏中性,或者夏天; 茉莉花, 檸檬橘子等柑橘味也很受歡迎! 重點是包裝上明明標示茉莉花香,到底哪裡出錯變成口香糖味道? 這種產品怎麼可以上市? 他們家的行銷和實驗室都鼻塞了嗎? 如果調不出茉莉花香,柑橘香也可以呀,何況柑橘味還可以節省一些成本!
事實是台灣本土的洗劑品牌,在歐美日大廠夾殺下,生存空間越來越小, 行銷4P大致上只剩下product可以一搏了
比行銷, 抵不過人家鋪天蓋地的廣告和店面行銷
比價格, 低不過賣場自有品牌
比位置, 不一定付得起大小通路的上架費; 更別提上了架總是占不到視線最佳的位置, 老被擺在
貨架底層
然而, 如果你連product都搞成這樣, 就算消費者要愛用made in Taiwan產品, 就算要支持低碳的local產品也很難叫人家心甘情願啊?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