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4月3日 星期二

豬籠粄 ~ 草仔粿

豬籠粄是客家人清明節的應景食物,取其形狀像捉豬的竹籠,側面看是中間隆起的弧形,兩頭尖,中段剖面是三角形;但這盤中飧因為途中受到擠壓而變形了...

豬籠粄在早年物資不豐的年代是客家人過節的美食,雖然不必掃墓,過節的氛圍不能少!清明節在家中還是要祭祖,所以內餡中的肉就利用拜拜的豬肉,換換口味!

(苗栗客家人掃墓傳統是訂在農曆正月十六日,即元宵節次日,小時候都放掃墓假,台鐵也會加開火車讓外地遊子回家,現在有周休之後,很多家族改選在元宵節後的周末,方便外地工作的子孫不必請假.當然這改變日子的大事,不是活著的後輩說了算,還是請出最年長的叔公在大風水掃墓時,先婉言秉告再擲爻,得到聖爻代表祖先同意,次年才改日子掃墓)

做法:
粄皮:糯米和普通米以1:1的比例混合,洗淨後泡水(一下午或一晚上),然後送到附近有磨粄機的鄰居家,加水磨米漿,水桶中放一個布袋,將開口略為固定在桶緣,讓磨出的米漿流入布袋中.回家後將裝了米漿的布袋口擰轉綁緊,袋內不要有空氣,然後袋口朝上以大石頭等重物壓置,讓袋內的水慢慢流出來,米漿成為白色硬塊才可以揉製外皮.

揉搓時也是要取一小塊燙煮,以發揮米黏軟的功能,再加入其他剝成細塊的米團中揉搓,製成軟軟的米團,準備包豬籠粄
(今年老媽在外皮中加入艾草,成為名符其實的草仔粿,因為加黑糖,所以顏色較深;去年是包白色和艾草兩種)

內餡:
材料有香菇.蝦米.肉.豆干.大量蘿蔔絲.蒜,先把香菇.豆干和豬肉切丁,冬季晒的蘿蔔絲泡水後切小段,蒜也切細

因為用拜拜的豬肉,通常會把肥的部分下鍋爆豬油,取出豬油渣,再爆香蝦米.香菇.肉丁.豆干,放入大量蘿蔔絲拌炒,最後再加細蒜拌炒,盛起

葉子:
客家人一向喜歡用月桃葉,蒸時葉片可以增加香氣,洗淨葉片,剪成十公分左右一小片

包法:
將米團取一小塊,略為揉搓,放在掌中壓平,將餡料放在中間,先將中間兩端粄皮合起來,前後都封好後,再整理成豬籠粄,在葉片上塗抹一點油以免沾黏,再將豬籠粄放在葉片上

炊煮:
將豬籠粄放在蒸盤上排好,大鍋中放入大量水,水滾後放上蒸盤,大火蒸熟,即可享用美味的豬籠粄了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reading,listening

  • jamie t
  • just jack - the day i die

網誌存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