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家同教授的投書引起許多回響,立委也拿來當成質詢的問題,到底我們的教育出了什麼問題?學校教育不能引發學生學習的樂趣,反而成了整人的考題,台灣出生率低落,教育也是原因其中之一,之前的「建構式數學」已經遺害不少,請不要再加上「修辭學」,讓孩子受台灣教育制度荼毒。
小學生為什麼要學修辭學?學會修辭就能寫出好文章嗎?恐怕未必,明清科舉考八股文,反而限制大多數文人侷限於「起承轉合」,思想僵化而不能大放異彩。我相信從大量閱讀中,潛移默化更能加強學子的語文能力,從依樣畫葫蘆而學會如何寫作,畢竟吃豬肉不一定要知道如何養豬。國文一直是我很喜歡的科目,記得我小四時,最大的煩惱是搶不到課外讀物和國語日報,班上有五十幾個小朋友,用輪流都要好一陣子。國文課有許多造句練習,作文課則是練習寫作。我相信為了考試硬背下來的東西,考完通常就忘光了,小朋友即使背下什麼是「映襯」句型,考完後有多少人還寫得出映襯句子?
我是歷史系畢業,沒學過修辭學,只記得大一教授在教「史學導論」時說過,歷史系是要教大家如何分析、思考、判斷,在高中以前的歷史課背一大堆人名、年代並不是真正的歷史課,那些內容都是可以查到的資料。希望國文課是可以欣賞很多文章,不要變成記憶修辭學的課程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